童年創傷會導致憂鬱症嗎?認識影響情緒的關鍵因素

童年創傷會導致憂鬱症嗎?認識影響情緒的關鍵因素

身心症狀與治療
  • #憂鬱症
  • #PTSD
邵于軒 諮商心理師
曾在童年經歷忽視、暴力或失落,長大後更容易情緒低落?本文解析童年創傷與憂鬱症的關聯、影響機制,並提供心理治療、支持系統與自我照顧的方法,陪你走上復原之路。

童年創傷是什麼?常見類型與特徵

童年創傷(Childhood Trauma)指的是在成長過程中,經歷對心理、情感或身體造成重大傷害的事件。這些經驗可能來自一次突發的重大衝擊,也可能是長期的負面環境累積而成。

常見的童年創傷類型包括:

  1. 身體虐待:如打罵、肢體暴力
  2. 情感忽視:缺乏關愛、情感回應不足
  3. 性侵或性騷擾
  4. 家庭功能失衡:如酗酒、吸毒、家庭暴力
  5. 重大失落:如喪親、父母離異

有時童年創傷並不明顯,例如長期被冷落、不被傾聽,雖然沒有明顯的暴力行為,但仍會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的孤立與不安全感。

延伸閱讀:PTSD是什麼?創傷復原關鍵四要素與五個復原階段

童年創傷與憂鬱症的關聯:研究怎麼說

心理學與精神醫學的研究發現,童年創傷與成人憂鬱症之間存在高度關聯。

  1. 統計數據: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(CDC)的 ACE 研究,經歷 4 種以上不良童年經驗的人,成年後罹患憂鬱症的機率高出數倍以上
  2. 大腦影響:童年長期壓力會影響大腦的結構與功能,例如 杏仁核過度活化(讓人更敏感於威脅)、海馬迴萎縮(影響記憶與情緒調節)。
  3. 情緒模式:童年受傷的孩子長大後,容易形成「我是不好的人」「沒有人會愛我」等核心信念,這些想法會在面對挫折時,讓憂鬱情緒更容易被觸發。

延伸閱讀:憂鬱症是什麼?心理師完整解析症狀、改善策略與常見迷思

童年創傷如何影響成人心理健康

童年創傷不只影響情緒,還可能改變我們對世界的基本認知。常見的長期影響包括:

  1. 情緒調節困難:容易情緒化、焦慮或陷入長期低落
  2. 過度警戒:隨時擔心危險或被傷害
  3. 人際信任障礙:害怕親密關係或過度依附
  4. 自我價值感低落: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、不夠好

這些模式會在工作、人際、伴侶關係中反覆出現,讓生活充滿隱形的壓力與疲憊。

憂鬱症的其他影響因素

雖然童年創傷是重要的風險因子,但它並非憂鬱症的唯一原因。憂鬱症的形成通常涉及多種因素交互作用:

  1. 生物性因素:基因遺傳、神經化學物質失衡、內分泌疾病
  2. 心理性因素:完美主義、長期自我批評、情緒覺察不足
  3. 社會性因素:孤立、失業、經濟壓力、重大生活變遷

這也意味著,即使沒有童年創傷,仍可能因其他壓力因素而出現憂鬱症狀。

修復與復原:面對童年創傷與憂鬱症的方法

面對童年創傷與憂鬱症,重點不是「忘掉它」,而是學會與這段經歷共處,並在生活中創造新的情緒經驗。

常見的修復策略

  1. 心理治療:如認知行為治療(CBT)、創傷知情治療、眼動減敏與再處理(EMDR)
  2. 情緒覺察與正念練習:每天花 5 分鐘觀察自己的情緒,不急著改變,只是接納與覺察
  3. 建立支持網絡:找一兩位能真心傾聽的朋友、支持團體,或專業心理師
  4. 身體自我照顧:運動、規律作息、日光曝曬,幫助調節大腦化學物質
  5. 重寫人生腳本:透過治療或日記,把原本「我不值得」的信念,轉換為「我值得被愛與尊重」

延伸閱讀:如何陪伴憂鬱症患者?心理師的6個貼心建議

心理師的話

憂鬱症與童年創傷的修復是一條曲折的路,有時會退步、有時會迷路,但每一次願意嘗試,就是朝康復更近一步。這裡有人願意聽你說,有專業能陪你走過低谷。

你的故事,值得被溫柔以待。

相關閱讀
Related Article

焦慮症發作怎麼辦?心理師帶你一次了解焦慮症的成因、症狀與改善方法

你常感到焦慮、心悸、失眠或腦袋停不下來?這可能是焦慮症的徵兆。本篇由心理師說明焦慮症發作怎麼辦,包含焦慮症的症狀、成因、類型與改善方法,幫助你理解自身狀況,學會緩解焦慮、重拾日常穩定感。
  • #焦慮症
  • #心理諮商

討好型人格是什麼?心理師解析 5 個特徵與背後心理原因

總是怕拒絕別人、過度在意眼光嗎?這篇文章帶你檢視討好型人格的 5 個特徵與心理成因,並提供延伸建議,幫助你走出內耗模式。
  • #焦慮型依附
  • #伴侶諮商
  • #親密關係

如何從被需要到被理解?照顧者學會愛自己的三個方法

總是在關係中被需要卻感到孤單嗎?心理師解析照顧者角色的心理動力,並提供 3 個方法,幫助你從「被需要」走向「被理解」,學會愛自己。
  • #心理諮商
  • #依附關係
  • #原生家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