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TSD是什麼?創傷復原關鍵四要素與五個復原階段

PTSD是什麼?創傷復原關鍵四要素與五個復原階段

⼼理創傷與復原
  • #心理諮商
  • #PTSD
邵于軒 諮商心理師
PTSD是什麼?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有哪些症狀?本篇文章帶你了解 PTSD 的定義、常見創傷反應,以及從創傷中復原的四大要素與五個階段,讓你更懂自己或陪伴他人。

創傷發生後的痛苦,往往不是一瞬間就能平復。你可能因為某個聲音突然驚嚇、持續失眠,長時間陷入情緒低落與無助之中。這些看似難以理解的反應,其實可能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(Post-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)的徵兆。這篇文章將帶你深入了解 PTSD 是什麼,以及如何透過創傷復原的四個要素與五個階段,幫助自己或身邊的人,慢慢走出心理創傷的陰霾。

PTSD是什麼?了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

PTSD(Post-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),中文稱為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」,是人在經歷重大創傷事件後,長期出現身心困擾的一種心理狀態。這些創傷可能來自車禍、天災、性侵、家庭暴力、戰爭,甚至是童年時期長期的忽視與情感剝奪。

常見的 PTSD 症狀包括:

  1. 夢魘與閃回:創傷情境反覆在腦中重演
  2. 過度警覺:容易受驚嚇、肌肉緊繃
  3. 逃避行為:避免與創傷有關的地點、人、話題
  4. 情緒麻木:失去快樂感、與人疏離
  5. 對生活失去信任感與控制感

PTSD 與一般壓力反應不同,關鍵在於症狀持續一個月以上,且嚴重干擾日常功能。若你或身邊的人有類似狀況,千萬別輕忽,尋求協助才可以有效幫助復原。

創傷後會怎麼樣?理解心理創傷的五種反應

在經歷重大創傷後,許多人會產生強烈的情緒或身體反應,這些反應是一種心理的自我保護機制,而出現所謂的創傷後壓力反應(Post-Traumatic Stress Responses)。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創傷後反應,這些反應可能混合出現,也可能隨著時間而變化:

1. 情緒反應:情緒起伏大、失控或麻木

你可能發現自己容易突然哭泣、生氣,或對平常不在意的小事過度反應;也有可能完全感受不到任何情緒,變得冷漠或麻木。這些情緒震盪,是因為大腦的情緒處理中樞(如杏仁核)在創傷後變得敏感或暫時失調。

2. 身體反應:失眠、身體緊繃、突然驚嚇

許多創傷者長期處於「過度警覺」的狀態,容易被聲音驚嚇、睡眠斷斷續續,甚至出現胃痛、頭痛、疲憊感等身體症狀。這是大腦的「戰或逃」系統仍處於警戒中,讓你的身體時時準備應對危機。

3. 認知反應:否認、記憶模糊、難以專注

創傷後你可能會試圖告訴自己「沒事了」、「不要再想」,但這樣的否認是為了保護自己免於情緒崩潰。同時,你也可能出現記憶空白或無法集中注意力,甚至懷疑自己的記憶是否正確,這是大腦對創傷記憶進行「斷線」式處理的現象。

4. 人際反應:退縮、依賴、信任困難

有些人會變得社交退縮,害怕與人接觸;另一些人則變得極度依賴某個人,害怕被拋下。不論是哪種樣貌,這些都是創傷後失去安全感的常見反應。

5. 行為反應:逃避、過度工作、自我傷害

逃避痛苦的記憶可能讓你過度沉迷工作、網路、酒精或其他物質,甚至出現冒險或自我傷害行為,這些行為看似極端,實際上都是想減輕內在痛苦的方式。

理解自己的創傷反應,是踏上復原旅程的重要第一步。

創傷復原的四個關鍵要素

從心理學角度來看,創傷的復原並非只是用時間來治癒一切,而是需要系統性的支持與理解。以下四個要素,是許多心理師在創傷復原歷程中所強調的重要基礎:

1. 認識創傷的多方影響

創傷不只影響情緒,還會改變我們的大腦運作、行為模式、人際關係與身體健康。你不是「太敏感」,而是遭遇過太困難的經驗。

2. 覺察自己的情緒反應

許多創傷者無法立即意識到自己的改變。學會觀察自己是否出現逃避、過度防備、情緒麻木或反覆憂鬱,有助於你及早理解並接住自己。

3. 建立安全與支持感

安全感是創傷復原的核心。這意味著找到一個能讓你自在表達、不被批評的空間,可能是朋友、心理師,或是一段穩定的人際關係。

4. 避免再次創傷

許多創傷者在脆弱時期容易再次受傷。陪伴者要避免使用指責、逼迫式的語言,例如「你怎麼還走不出來」,這些話反而會加深無助感。

創傷復原的五個階段

創傷復原不是線性的道路,有時會反覆、有時會停滯。心理學上常將復原歷程劃分為五個階段,這能幫助你更有方向地理解自己的過程。

1. 震驚期

在創傷事件發生後,個體可能進入情緒麻木、現實解離的狀態,像是「一切都不真實」,這是一種避免情緒崩潰的自我保護。

2. 否認與逃避期

為了不被情緒壓垮,人們可能會壓抑記憶、否認影響,甚至用忙碌、冷漠等方式來避免觸碰創傷。

3. 接納與處理期

當你開始勇敢地面對創傷記憶與情緒時,雖然會痛,但這代表你已開始復原。這階段可能會情緒波動劇烈。如果可以,建議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與陪伴。

4. 調適與重建期

隨著情緒逐漸穩定,你開始重新建立生活節奏、嘗試信任他人,並找回對人生的主導權。

5. 成長與復原期

這是復原的後期,你可能已能接納創傷作為人生一部分,不再受制於它,也能將過去的傷痛轉化為內在力量。

我有PTSD嗎?何時該尋求心理師協助?

你是否懷疑自己正在經歷 PTSD?以下是根據心理學界常見的創傷反應整理出的自我檢核表。請誠實檢視過去一個月內是否有以下經驗:

PTSD 創傷反應檢核表

  1. 反覆夢到創傷情境、或白天有「閃回」畫面
  2. 容易被聲音、光線、場景驚嚇,處於警戒狀態
  3. 對曾經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,情感變得麻木
  4. 避免與創傷有關的人、地點、話題
  5. 覺得無法信任任何人,與他人疏離
  6. 情緒反應強烈,像是憤怒、恐懼、無助感常常來襲
  7. 難以入睡或睡眠中斷、惡夢頻繁
  8. 出現自我懷疑、羞恥或強烈罪惡感
  9. 思緒常卡在創傷當下,無法回到「此刻」
  10. 有過輕生或傷害自己的念頭

何時該尋求心理師協助?

如果你符合了3項以上,且這些反應已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、人際關係或工作功能,建議考慮尋求心理師的協助。

特別是出現以下情況時,更需要專業支持:

  1. 情緒失控、容易暴怒或長期低落
  2. 長期失眠、暴食或厭食
  3. 明顯感覺無法控制自己,甚至想傷害自己
  4. 明知道事情過去了,卻仍常覺得自己「卡住了」
心理師可以陪你釐清痛苦的根源,並以創傷知情的方式穩穩地接住你,幫助你慢慢建立安全感,走向復原。

結語

創傷會留下痕跡,但它不會定義你。無論你正處於創傷的哪個階段,請記得,復原是一段有人可以陪你走的路。

立即預約心理諮商

相關閱讀
Related Article

完美主義讓你喘不過氣?完美背後的自我價值焦慮

完美主義讓人焦慮又疲憊?本篇帶你深入了解完美主義與焦慮的關係、自我價值焦慮的成因與5大常見跡象,並提供心理師建議的3個改善練習,幫助你學會放下對自己的過度苛求,重建內在價值感。
  • #焦慮症
  • #心理諮商

你是焦慮型、逃避型還是安全型?認識4種依附關係在感情中的樣貌

你是哪一型依附風格?焦慮型、逃避型還是安全型?本篇文章帶你認識四種依附關係在感情中的樣貌,解析成因與影響,並提供心理師專業建議,幫助你修復不安全依附、培養更穩定的親密關係。
  • #伴侶諮商
  • #心理諮商
  • #依附關係

焦慮讓你晚上睡不著?焦慮失眠的成因與改善方法

總是壓力大、焦慮到睡不著?你可能正經歷焦慮失眠。從大腦反應解析焦慮導致失眠的原因,並提供5個有效的緩解方法,幫助你穩定情緒、改善睡眠品質。
  • #焦慮症
  • #心理諮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