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焦慮型依附怎麼辦?心理師教你5個自救練習,改善親密關係焦慮感
親密關係經營- #親密關係
- #焦慮型依附

在親密關係裡,你常常有這些想法嗎?
「他今天怎麼話少了,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?」
「他對我好冷淡,我們的感情是不是出問題?」
「為什麼我總是愛得很焦慮又疲憊?」
如果你常有這些念頭,也許你可能受「焦慮型依附」所苦。這種依附風格會讓人在感情中容易不安、過度在意對方的反應,小心翼翼怕對方不喜歡自己,不斷懷疑自己是否夠好,長期處在內耗的狀態裡。
本文將帶你認識焦慮型依附的特徵與成因,並提供心理師實務中建議的5個改善練習,幫助你擺脫內耗與反覆的情感痛苦,建立更穩定的親密關係。
焦慮型依附是什麼?
焦慮型依附是一種對愛渴望,卻又深怕被拋棄的依附風格。這類型的人在親密關係中會感到不安,把焦點聚焦在另一半身上,容易失去自我、過度敏感、反覆確認對方的愛,內心總帶著「愛會失去」的信念。
焦慮型依附的常見特徵:
- 過度在意對方訊息的頻率、語氣與反應
- 常常需要確認對方對自己的心意
- 害怕被冷落或拒絕,容易過度討好
- 小小的冷淡或空白就會引發強烈焦慮
- 難以獨處,把安全感綁在伴侶的身上
焦慮型依附的成因:童年不穩定的依附經驗
這類依附風格往往來自童年與主要照顧者互動中的不穩定經驗,例如:
- 情感需求時而被滿足、時而被忽視
- 被要求表現得乖巧、懂事才會被接納
- 缺乏持續的關注與安撫
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,孩子會發展出需要有條件才能夠獲得關注、被愛等這類信念,擔心自己沒做好,進而在成人關係中複製這種焦慮與不確定的情感模式。
焦慮型依附在感情中的樣貌
焦慮型依附者在親密關係中常呈現出以下行為特徵:
- 過度解讀對方言行,例如訊息變慢就認為對方不愛自己
- 不斷確認愛的存在、對方的心意
- 習慣壓抑自身需求,只為討好對方、避免衝突
- 情緒起伏大,容易在冷淡中陷入自我懷疑與情緒崩潰
這些行為雖然出發點是渴望被愛,但用錯方法卻可能讓對方感到壓力,造成對方又更退縮,形成惡性循環。
焦慮型依附怎麼辦?心理師推薦的5個自救練習
1. 延後反應,練習不馬上行動
當你發現自己開始焦慮、忍不住想看對方有沒有回訊息時,先深呼吸,告訴自己:「這是我不安的反應,我可以先做其他事轉移注意力。」建立這種「延遲反應」的能力,可以幫助你跳出自動化的小劇場,給自己一點空間,思考更多可能性。
延伸閱讀:沒回訊息就讓你焦慮不安?從心理學理解「不安全感」的根源
2. 可以表達感受,但不責怪對方
在焦慮升高時,我們容易在溝通中用指責的方式宣洩情緒。
你可以試著改成用「我」開頭表達自己的感受,減少使用「你」開頭帶有指責感受的句子,這樣更容易讓對方理解你,而不是防衛或逃避。
3. 建立屬於自己的安全感來源
當安全感完全來自伴侶時,任何微小變動都會讓你不安。因此,你需要重新建構屬於自己的支持系統與生活重心。
可以從以下練習開始:
- 發展個人興趣或目標
- 經營友情與家人連結
- 練習獨處,建立與自己的連結
4. 自我鼓勵練習
你可以試著每天練習內在對話:
- 「我今天做到沒有因為對方太久沒回訊息而感到生氣。」
- 「不安只是一部分的自己,也有感到安心的時候」
- 「我有表達我的感受,沒有用指責的方式。」
這些語句會慢慢取代內心的批判聲音,讓你在情緒來襲時,多一份穩定的自我支持。
5. 考慮心理諮商,修復依附創傷
如果你長期被關係焦慮困擾,感到卡關,或在感情中反覆受傷,也許是時候尋求心理諮商的協助。
心理諮商能幫助你理解:
- 一段穩定、安全的互動關係
- 深入探索焦慮反應的形成與信念
- 練習在關係中建立界線與自主性
讓心理師陪你一起修復關係中的焦慮,找回愛與安全感。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