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後憂鬱症常見 7 大症狀與 5 種改善方法

產後憂鬱症常見 7 大症狀與 5 種改善方法

身心症狀與治療
  • #憂鬱症
  • #心理諮商
邵于軒 諮商心理師
生產後無法感到快樂、容易哭、對生活失去興趣?心理師帶你認識產後憂鬱症的常見症狀與原因,並提供 5 種改善方法,幫助你在適應新手媽媽生活的同時,重拾內在能量。

生產後的喜悅,為什麼換來情緒的空洞?

許多媽媽在生產後,會被告知要好好享受「新生命到來的喜悅」。

然而,現實中卻有不少人感到無法開心,甚至出現長時間的低落與無力感。
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,全球每 5 位產婦中,就有 1 人可能在生產後經歷不同程度的憂鬱,這就是所謂的 產後憂鬱症(Postpartum Depression)。

這不只是心理的挑戰,更與生理、生活、社會支持息息相關。

產後憂鬱症常見的 7 大症狀

如果這些症狀持續超過兩週,並且影響到生活與照顧孩子的能力,就需要提高警覺。

1.持續低落的情緒

無論家人怎麼鼓勵,內心都像被烏雲籠罩,找不到快樂的感覺。

2.容易哭泣或情緒敏感

因為小事就掉眼淚,例如寶寶哭鬧、伴侶的一句話,甚至看電視廣告都會觸動情緒。

3.對生活失去興趣

過去喜歡的事,如聽音樂、購物、和朋友聊天,現在完全提不起勁。

4.睡眠與食慾改變

可能整夜睡不著、或即使寶寶睡了自己也難入睡;食慾則可能明顯下降或暴飲暴食。

5.強烈的罪惡感與自我批評

覺得自己不是個好媽媽,無法勝任照顧孩子的角色,甚至懷疑自己的人生價值。

6.專注力與記憶力下降

忘記餵奶時間、漏掉重要的醫生叮囑,甚至在簡單的家務中感到混亂。

7.有傷害自己或寶寶的想法

這是需要立即尋求專業協助的重要警訊,不能忽視。

產後憂鬱造成的主要原因

  1. 荷爾蒙劇烈變化:分娩後雌激素與黃體素快速下降,影響情緒穩定。
  2. 照顧壓力:睡眠不足、擔心寶寶健康,讓精神長期處於緊繃狀態。
  3. 社會與家庭支持不足:伴侶與家人不理解,甚至要求「趕快恢復狀態」。

產後憂鬱症的5種改善方法

以下方法並不是「速效解方」,但持續實踐能逐步提升情緒狀態。

方法操作重點心理師提醒
與他人分工讓伴侶或家人輪流照顧寶寶減少孤立與過勞感
保持日常儀式感每天花 5 分鐘化妝、泡咖啡儀式感能喚回生活的掌控感
增加戶外活動推嬰兒車散步、接觸陽光日光能幫助調整情緒與睡眠
情緒日記記錄每天的情緒與事件讓情緒變化更清晰可見,方便與專業討論
專業支持心理諮商、支持團體提供實用的情緒調節工具與支持網絡

產後憂鬱持續可能帶來的影響

除了影響媽媽的心理健康,長期未處理的產後憂鬱,可能使伴侶關係緊張,也會影響孩子的情感安全感與發展。

心理師建議,任何情緒低落超過兩週的狀況,都應被重視,而不是等到嚴重才尋求幫助。

給每位媽媽的鼓勵

成為母親是人生中巨大的變化,而每個人適應的速度不同。

請記得,給自己時間、空間與支持,你會在這段過程中慢慢找回力量。

相關閱讀
Related Article

焦慮症發作怎麼辦?心理師帶你一次了解焦慮症的成因、症狀與改善方法

你常感到焦慮、心悸、失眠或腦袋停不下來?這可能是焦慮症的徵兆。本篇由心理師說明焦慮症發作怎麼辦,包含焦慮症的症狀、成因、類型與改善方法,幫助你理解自身狀況,學會緩解焦慮、重拾日常穩定感。
  • #焦慮症
  • #心理諮商

討好型人格是什麼?心理師解析 5 個特徵與背後心理原因

總是怕拒絕別人、過度在意眼光嗎?這篇文章帶你檢視討好型人格的 5 個特徵與心理成因,並提供延伸建議,幫助你走出內耗模式。
  • #焦慮型依附
  • #伴侶諮商
  • #親密關係

如何從被需要到被理解?照顧者學會愛自己的三個方法

總是在關係中被需要卻感到孤單嗎?心理師解析照顧者角色的心理動力,並提供 3 個方法,幫助你從「被需要」走向「被理解」,學會愛自己。
  • #心理諮商
  • #依附關係
  • #原生家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