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天沒精神、想睡、心情低落?心理師教你認識季節性情緒失調與改善方法

冬天沒精神、想睡、心情低落?心理師教你認識季節性情緒失調與改善方法

身心症狀與治療
  • #憂鬱症
  • #心理諮商
邵于軒 諮商心理師
秋冬特別沒精神、嗜睡、想吃甜食,甚至心情低落?這可能是季節性情緒失調(SAD)。心理師解析秋冬心情差的原因與症狀,並提供光療、運動、作息調整等改善方法,幫你走出季節低潮。

早上鬧鐘響了三次,你卻賴在床上完全起不來。

白天工作時,精神就像被厚重的棉被壓住,提不起勁。

晚上回家不是倒頭大睡,就是想吃甜食慰藉自己。

你以為只是天氣冷讓人懶洋洋,但其實,這可能是 季節性情緒失調(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, SAD) 的警訊。

想一想:今年冬天,你有比往年更疲倦、情緒更低落嗎?

季節性情緒失調是什麼?快速認識這種季節限定的情緒障礙

季節性情緒失調是一種與季節變化密切相關的情緒障礙,最常見於秋冬季節。不同於一般短暫的情緒低落,SAD 可能持續數週至數月,並顯著影響日常功能。

季節性情緒失調症狀:你是否符合這些特徵?

  1. 情緒持續低落或沮喪
  2. 睡眠時間延長但仍感疲倦(秋冬嗜睡原因)
  3. 對原本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
  4. 食慾增加,特別渴望高糖、高澱粉食物(秋冬想吃甜食的心理原因)
  5. 專注力下降、工作效率降低

季節性情緒失調成因:光照、荷爾蒙與生活習慣的影響

  1. 日照不足 → 血清素濃度降低,影響情緒穩定與快樂感。
  2. 褪黑激素變化 → 生理時鐘被打亂,導致嗜睡與動力下降。
  3. 生活習慣影響 → 天氣變冷心情差、秋冬提不起勁,讓運動與社交減少。
  4. 飲食模式改變 → 高糖高澱粉的攝取量上升,情緒調節變得更困難。

💡 延伸知識區塊:依據光照調節理論,大腦的視交叉上核(SCN)會根據光線變化控制生理節律,當日照減少時,情緒與能量水準容易受到影響。

破解迷思:冬天情緒低落不等於懶惰

  1. 迷思一:「只是冬天心情差,撐一下就好。」
  2. → SAD 是臨床可診斷的情緒障礙,不只是單純的心情不好。
  3. 迷思二:「吃甜食能改善情緒。」
  4. → 高糖食物只能短暫提升快感,長期可能加重情緒波動。

季節性情緒失調與其他情緒低落的差別

  1. 一般情緒低落:通常與事件有關,幾天內可改善
  2. 憂鬱症:持續時間更長,不受季節影響
  3. 季節性情緒失調:與特定季節高度相關,隔年同一時期容易復發

秋冬心情低落怎麼辦?改善季節性情緒失調的方法

如果你在秋冬感覺明顯提不起勁,不要單純用「懶惰」或「自制力差」來評價自己。可以先檢視生活中的光照是否充足、運動量、睡眠與社交的多寡,嘗試小幅度的行為調整,幫助自己提高一些能量。

1. 增加光照與光療

早晨曬太陽或使用光療燈,幫助大腦恢復穩定的情緒調節。

2. 規律運動

每週至少 3 次中等強度運動,即使在室內也能刺激血清素分泌。

3. 穩定作息

固定起床與睡眠時間,維持生理節律。

4. 保持社交

主動安排聚會或線上聊天,降低孤立感。

心理小練習:每天睡前寫下 3 件感謝的事,幫助大腦專注於正向經驗,降低低落情緒的影響。

何時該為季節性情緒失調尋求專業協助?

當情緒低落超過兩週、影響日常功能,或出現無望感時,建議尋求心理諮商或醫療協助。心理師可提供認知行為取向、情緒調節策略,醫師可視情況使用藥物輔助,幫助你對這種季節性的不適感有更好的調整。

走出秋冬低潮:心理師給你的溫暖建議

季節性情緒失調是身體在回應外在環境的方式。唯有理解、接納並主動調整,才能幫助你走過寒冬,迎接春天的到來。

如果你想獲得更多支持與陪伴,歡迎預約心理諮商,讓專業陪你走過這段時光。

相關閱讀
Related Article

焦慮症發作怎麼辦?心理師帶你一次了解焦慮症的成因、症狀與改善方法

你常感到焦慮、心悸、失眠或腦袋停不下來?這可能是焦慮症的徵兆。本篇由心理師說明焦慮症發作怎麼辦,包含焦慮症的症狀、成因、類型與改善方法,幫助你理解自身狀況,學會緩解焦慮、重拾日常穩定感。
  • #焦慮症
  • #心理諮商

討好型人格是什麼?心理師解析 5 個特徵與背後心理原因

總是怕拒絕別人、過度在意眼光嗎?這篇文章帶你檢視討好型人格的 5 個特徵與心理成因,並提供延伸建議,幫助你走出內耗模式。
  • #焦慮型依附
  • #伴侶諮商
  • #親密關係

如何從被需要到被理解?照顧者學會愛自己的三個方法

總是在關係中被需要卻感到孤單嗎?心理師解析照顧者角色的心理動力,並提供 3 個方法,幫助你從「被需要」走向「被理解」,學會愛自己。
  • #心理諮商
  • #依附關係
  • #原生家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