矛盾型依附是什麼?一篇了解成因、特徵與改善建議

矛盾型依附是什麼?一篇了解成因、特徵與改善建議

親密關係經營
  • #伴侶諮商
  • #心理諮商
  • #依附關係
  • #混亂型依附
邵于軒 諮商心理師
總是渴望親密卻又害怕靠近?本篇心理師整理矛盾型依附的成因、特徵與改善方式,幫你理解內心矛盾,建立更安全的關係。

試想在在親密關係中是否常常陷入矛盾:明明渴望對方靠近,卻又在關係變得親密時突然感到不安與抗拒?

本篇文章將從心理學出發,帶你理解矛盾型依附的心理根源、五大行為特徵與改善方式,幫助你更認識自己,安撫內心的矛盾、不安。

矛盾型依附是什麼?心理學怎麼說

矛盾型依附(Ambivalent/Anxious-Avoidant Attachment)是依附理論中屬於「不安全依附」的一種,主要特徵是:一方面強烈渴望親密與連結,一方面又害怕被拒絕與傷害

這類型的人,在關係中常常情緒起伏劇烈,難以信任他人,即使伴侶表達愛意,也可能懷疑對方不是真心而無法建立信任,導致不斷地測試關係,反而破壞原本的連結。

為什麼會形成矛盾型依附?內心的矛盾感是什麼?

根據心理學家 Mary Ainsworth 的研究,矛盾型依附多源於照顧者對情緒的回應缺乏一致性,而這種不穩定的情感回應會讓孩子無法發展出安全感與穩定的信任。後續的實證研究亦指出,這類依附型態與童年時期的創傷經驗、忽視、甚至情感虐待有明顯相關性(Lyons-Ruth & Jacobvitz, 2008)。

1. 照顧者給予愛的方式忽冷忽熱

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若經歷照顧者時而關注、時而疏離,會讓他們對愛產生高度不確定感。這種「有時候被愛、有時候被推開」的經驗,會形成一種內在衝突,既渴望親密,但我也害怕隨時會被拋棄的心理矛盾。

2. 情緒經驗常被否定,甚至遭到控制或懲罰

有些照顧者無法容忍孩子的情緒反應,可能會說「你太敏感了」「不要哭」「再哭就不理你」,甚至使用情緒勒索、冷暴力或責備作為管教手段。這會使孩子對表達需求感到羞愧,甚至害怕情緒會換來被拒絕或受傷。

3. 成長歷程中缺乏一致且可預期的安全感

若孩子生活在情緒不穩定、暴力或動盪的環境中,他們會時刻處於「要小心、不能鬆懈」的狀態。這種慢性壓力會讓他們難以建立對他人穩定的信任,進而形成「我得靠自己抓住關係,但我又怕太靠近會受傷」的矛盾策略。

矛盾型依附的5大行為特徵

特徵1:渴望親密卻又害怕受傷

跟逃避型不太靠近的不同,在親密關係中,矛盾型常主動靠近,卻又在感覺到自己過度依賴時退縮或變得挑剔,形成情感上的拉扯。

特徵2:關係中容易焦慮與過度解讀

會過度分析伴侶的言行,例如訊息晚回就覺得對方變心,常處於情緒高張狀態,內心不安難以平息。

特徵3:總是懷疑自己是否不夠好

內在自我價值感低落,認為只要自己不夠完美,對方就會離開。為了留住愛,可能過度付出或討好,且難以承認內心的低價值感。

特徵4:情緒劇烈波動,難以信任對方

因為缺乏安全感,即使對方並未做錯什麼,也容易陷入自我懷疑與情緒爆發,反而讓關係更加不穩定。

特徵5:容易陷入追求與逃避的反覆循環

在追求關係的同時,內心又有著「關係終將破裂」的恐懼,導致不斷測試對方的愛,甚至破壞原本的連結。

矛盾型依附在感情裡的樣貌:一段拉扯又窒息的愛

矛盾型依附者常常在關係裡感到焦慮,會想方設法證明對方是否還愛自己,需要高度的確認、掌控感。但越是這樣的行為,越容易造成關係的壓力與疏離。且因為對關係的不信任感,難以相信伴侶的關心是真心的,會容易防衛,解讀對方是有意圖的,把對方推開,難以靠近。因此,即使雙方深愛彼此,也可能因為不信任與不安全感,無法維持穩定關係。

心理師給矛盾型依附者的改善建議

建議1:建立情緒穩定性與自我覺察

情緒來臨時,先不要急著找對方確認愛意,而是練習覺察自己的感受,讓自己學會陪伴情緒,而非被情緒帶著跑。

建議2:練習安全表達需求

不是壓抑、也不是控訴,而是透過我語言的表達,讓對方知道你內在真實的需求與渴望,而非用測試或情緒化的方式來維繫關係。

建議3:接受關係的不完美與界限

學習理解,關係中不會總是百分百連結,也有空間與界限。不是對方不愛自己,而是他正在用他的方式調整與靠近。

建議4:考慮心理諮商協助你整合過往經驗

矛盾型依附往往與童年的創傷經驗有關,透過心理諮商,可以重建穩定的關係經驗,幫助你轉向更安全的依附模式。

結語|先學會靠近自己,才能靠近他人。

透過穩定、安全的關係慢慢去處理內心的矛盾感,那些不安、焦慮、失控感,也會有辦法緩和下來。歡迎預約心理諮商,讓專業心理師陪你走過理解與修復的歷程。

立即預約諮商

相關閱讀
Related Article

焦慮症發作怎麼辦?心理師帶你一次了解焦慮症的成因、症狀與改善方法

你常感到焦慮、心悸、失眠或腦袋停不下來?這可能是焦慮症的徵兆。本篇由心理師說明焦慮症發作怎麼辦,包含焦慮症的症狀、成因、類型與改善方法,幫助你理解自身狀況,學會緩解焦慮、重拾日常穩定感。
  • #焦慮症
  • #心理諮商

討好型人格是什麼?心理師解析 5 個特徵與背後心理原因

總是怕拒絕別人、過度在意眼光嗎?這篇文章帶你檢視討好型人格的 5 個特徵與心理成因,並提供延伸建議,幫助你走出內耗模式。
  • #焦慮型依附
  • #伴侶諮商
  • #親密關係

如何從被需要到被理解?照顧者學會愛自己的三個方法

總是在關係中被需要卻感到孤單嗎?心理師解析照顧者角色的心理動力,並提供 3 個方法,幫助你從「被需要」走向「被理解」,學會愛自己。
  • #心理諮商
  • #依附關係
  • #原生家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