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如何在關係中練習更安全的依附?心理師5大建議
親密關係經營- #親密關係
- #安全型依附
- #心理諮商
- #伴侶諮商

依附是我們在一生中一定會面對到的課題,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在關係中感到安全又自在。然而,安全型依附並非只能與生俱來,而是可以透過在關係中學習與經驗逐漸培養。
即便你現在是焦慮型、逃避型,甚至是矛盾型依附的類型,只要開始覺察與練習,就有機會向更穩定、安全的依附關係邁進。
以下是心理師建議的5個實際練習方向,幫助你在關係中培養更安全的依附模式:
一、建立健康的情緒界線:親密還是需要界限
隨著關係的靠近,許多伴侶會慢慢面對到一個困難-害怕說「不」。因為說不好像就拒絕了對方,害怕對方生氣、害怕衝突,認為拒絕會讓對方不愛自己,於是在關係中漸漸失去自己的界限,直到無法忍受。
其實健康的關係是擁有清楚的界限,界限的目的是讓彼此可以保有親密,也可以被尊重,也讓彼此在關係中都能自在地做自己。
二、辨識並區分「誰的情緒」與「誰的責任」
如果你現在問自己在關係中是否常常照顧對方情緒,你的答案是肯定的,那麼你就可以從此刻開始練習不為對方情緒負責。當感受到對方情緒不好時,首先不需要先急著自責,或是馬上一定要做點什麼來修復關係,避免衝突,先緩下來才看得清楚關係之間發生了什麼事。
如果是因為感受到對方的情緒,引發了你必須去安撫、照顧對方,此時,你可以思考看看現在這個情緒是誰的,以及這個情緒的出現是誰的責任,這樣的區辨可以幫助自己理解與照顧自己,而不是在關係中常常陷入不得不的內耗。
三、尋找支持性關係,創造「被接住」的經驗
依附風格可以透過新的關係經驗重新塑造,也稱為矯正性情緒經驗,當你能夠感受到不同以往的新經驗,就有機會改變對於過去不好經驗的解讀,從中達到矯正性修復。
- 接近那些願意傾聽你感受、不評價你的人
- 建立能互相尊重界線、給予回應的友誼或伴侶關係
- 避免與反覆觸發你創傷經驗的人建立過深依附
- 安全感可以「累積」而來。
四、練習調節情緒,減少控制與被控制的關係
焦慮型依附者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對方回應上,而忽略自己的內在狀態;逃避型依附者則會在情緒來臨時迅速抽離,表現迴避。而這樣的互動關係容易形成控制與被控制的關係,但仍可以透過練習調節情緒來改善。
- 紀錄自己情緒,把焦點轉回內在感受
- 尊重對方面對情緒的因應方式,練習溝通
- 面對情緒時,先安頓自己,再思考如何回應對方
五、透過心理諮商重建安全依附的內在經驗
心理師能提供一段穩定、接納、不批判的關係,讓你累積安全的關係經驗。
在心理諮商中,你可以:
- 探索過去依附經驗如何影響現在的關係行為
- 練習在關係中說出需要、設下界限
- 慢慢修正「不值得被愛」的信念,增加「我值得穩定的愛與理解」
安全感是可以練習出來的能力
在關係中學會停下、表達、設界限、理解自己,都能夠創造更安全的關係品質。如果你正在練習這條路,心理諮商會是最溫柔、最穩定的陪伴方式。
預約心理諮商,讓心理師與你聊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