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長期心情低落怎麼辦?心理師教你3個自救步驟與5種該求助的情境
情緒與壓力調適- #自我內耗
- #憂鬱症

本文非診斷建議。若有急性風險,請立即撥打 1925(依舊愛我)、1995、1980尋求協助。
你是否曾經長時間覺得情緒低落、沒動力,甚至對喜歡的事也提不起興趣?
許多人會以為這只是「想太多」,但事實上,長期心情低落是一種需要被理解與關心的狀態。
這篇文章想帶你先快速自我檢視,再教你3個今天就能開始的自救步驟,最後告訴你5種該尋求專業協助的情境與資源,幫助你從情緒低谷中慢慢回到平衡。
先自我檢視:3 個「紅燈」快篩
以下任意 兩項以上持續超過 2 週,建議安排一次專業評估:
- 明顯低落情緒
- 幾乎整天感到憂鬱、想哭、空虛,難以感受到快樂。
- 功能受影響
- 工作或學業效率下降、遲到請假頻繁、家務或日常生活無法維持。
- 失去興趣
- 對原本喜歡的活動(運動、追劇、與朋友相處)失去動力。
補充:你可以參考常見的自我檢核量表(如 PHQ-9、EPDS)來初步評估,但結果僅供篩檢,不等於診斷。
3 個立即可做的自救步驟(今天就能開始)
1) 行為啟動 — 用最小可行行動打開卡住的一天
當情緒低落時,大腦會傾向延遲或逃避。
把行動切到最小單位,讓自己先完成一個「我做到了」的回饋循環。
- 可選擇的行動(擇一即可):
- 出門走路 10 分鐘(不必跑步,重點是見到日光)。
- 洗碗 5 分鐘 或清出桌面上一塊 A4 大小的空間。
- 傳一則訊息給可信任的人:「我今天狀態有點低,想練習說出來。」
2) 節奏重整 — 穩定作息與生理節拍
情緒與作息息息相關。先固定起床時間,再逐步調整睡眠與白天活性。
- 日間:起床後 1 小時內出門走路 10–15 分鐘,買杯飲料或早餐(即使不想吃,也可以選擇無糖豆漿或咖啡)。
- 晚間:睡前 1 小時關掉螢幕(可改聽音樂或語音);用 固定 3 件小儀式結束一天(如沖澡、準備明日衣物、寫下今天完成的三件事)。
- 週末:起床時間與平日相差不超過 1 小時,避免「假日時差」。
3) 情緒與思緒對話 — 把感受說清楚
在逼自己「想開一點」之前,先練習清楚表達感受。
試用以下三句模板,連結情緒、行動與支持:
- 我正在經歷…
- 例:我今天心很悶、提不起勁、覺得自己很糟。
- 我可以先做…
- 例:先走 10 分鐘,再整理桌面一小塊。
- 我願意求助…
- 例:跟朋友說我不太好,或預約專業協助。
何時該求助心理師?5 種情境判斷
1.出現自傷或無望念頭
→ 立刻尋求協助(1925、1980、1995),不要單獨承擔。
2.功能明顯受影響
工作、學業、照顧責任失衡超過 2 週。
3.長期睡不好或身心症反覆
例:胸悶、腸胃不適、慢性頭痛。
4.關係受損
明顯退縮或與伴侶、家人衝突頻繁。
5.自救 2–4 週無明顯改善
即使持續練習,仍覺得被黑洞拉走。
行動建議:
- 預約諮商:由心理師協助評估與情緒調整。
- 尋求醫療:由身心科協助穩定情緒與生理狀態。
常見誤解
迷思 1:「撐一下就好」
→ 長期低落不是意志力問題,拖得越久越難動。
迷思 2:「我不想麻煩別人」
→ 求助是連結與保護,而不是製造負擔。
迷思 3:「一定要很嚴重才去看」
→ 越早評估,越能減少對生活與關係的影響。
FAQ — 關於心情低落你想知道的事
Q1:心情不好多久需要看心理諮商?
→ 若持續 2 週以上且影響工作、學業或關係,建議安排評估。
Q2:心情不好和憂鬱症差在哪裡?
→ 心情不好可能是短暫的;但若持續低落、失去興趣與功能受損,就不排除憂鬱症的可能。
Q3:只靠運動或睡好夠嗎?
→ 可以先嘗試,但若情緒仍卡住,建議搭配專業協助。
Q4:心理諮商與身心科該選哪個?可以同時嗎?
→ 可以同時。醫療幫助穩定生理,諮商協助情緒與行為改變,雙軌互補。
Q5:第一次諮商要準備什麼?
→ 帶上你的困擾清單、最近一週作息與壓力來源,不需要「完美準備」,有感受就足夠。
延伸閱讀:第一次心理諮商前可以做什麼準備?5分鐘帶你了解完整流程
心理師的鼓勵與下一步
心情低落是每個人都有可能會遇到的情況,許多人會誤解這是一種脆弱的表現,但其實這是一種需要被幫助的情況。
從今天開始,先完成一個最小可行行動,逐步調整作息,並在需要時勇敢求助。
下一步你可以:
- 預約諮商:給自己一個安全被理解的空間。
- 保存急難資源:1925(依舊愛我)、1980、1995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