透過 ChatGPT 進行自我探索:五個提問幫助你釐清內在感受

透過 ChatGPT 進行自我探索:五個提問幫助你釐清內在感受

情緒與壓力調適
  • #心理諮商
  • #人工智慧
邵于軒 諮商心理師
在這個資訊快速流動的時代,越來越多人透過人工智慧AI工具進行自我對話,其中 ChatGPT 不只是被拿來做為工作輔助工具,更成為情緒探索與思考整理的選擇之一。

雖然它目前無法取代心理師的專業角色,但若善加使用,能成為理解個人情緒的有效工具。本文將從心理師的觀點出發,帶你了解如何用 ChatGPT 進行有效的自我探索,並提供五個具體提問協助釐清內在感受。


什麼是 ChatGPT?

ChatGPT 是由 OpenAI 開發的語言生成模型,透過龐大的資料庫與演算法,能夠進行類似人類的對話回應。它具備高敏捷度的文字生成能力,能即時回應你的提問、引導你反思,或模擬不同情境對話。


ChatGPT具備同理心嗎 ?

根據現有的ChatGPT模型是不具備同理心的,它雖能提供語言上的陪伴與反思空間,但無法辨識危機訊號,也不具臨床判斷與心理治療資格。它的回應也並不是根據情感上的同理做出回應,只是透過大數據的學習與模擬,可以對提問者的困擾情境做貼近的分析與回答。

因此,AI工具目前只能協助使用者作為情緒困擾的參考,不能作為專業治療工具。如果你有長期情緒困擾、創傷經驗或自我傷害傾向,請務必尋求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協助。


使用 ChatGPT 探索情緒有幫助嗎?

ChatGPT 提供了一個隨時可用、不具評價性的文字互動空間,對於害怕被誤解、尚未準備好尋求心理師協助的人來說,是一種相對安全的情緒出口。此外,透過 ChatGPT 條理式的回應,也有助於使用者梳理事件邏輯、釐清情緒脈絡。

ChatGPT 的潛在優勢:

  1. 匿名性:不需面對他人即可表達情緒
  2. 即時回應:隨時都可進行情緒抒發與反思
  3. 文字紀錄:可回顧對話內容,追蹤心情變化與認知歷程


五個幫助你釐清情緒的 ChatGPT 提問分享

以下五個問題,可作為你與 ChatGPT 對話的起點,幫助你理解內在感受:

1. 「我最近常常感到__,你可以幫我理解這背後可能的原因嗎?」

此問題幫助你停下來觀察自己的情緒,ChatGPT 可協助你整理可能的心理因素或生活事件。

2. 「當我面對__的時候,總是覺得很焦慮,我可能是怎麼了?」

透過對常見情緒反應的理解,ChatGPT 可提供心理知識佐證,幫助你對情緒來源的了解,減少你對自身狀態的自我批評。

3. 「我不知道怎麼表達現在的情緒,可以請你幫我整理一下我寫下這段話的感受嗎?」

這個提問適合用於情緒混亂時,可以試著把心裡的感受打下來,再請 ChatGPT 協助整理成清楚的語言描述內在狀態。

4. 「我內心好像有矛盾的感受,看完我的描述可以幫助釐清我的矛盾嗎?」

此問題可以讓它協助你去理解目前可能的矛盾情緒,協助釐清一些內心的困惑。

5. 「你可以給我一些正念練習的建議,幫助我穩定情緒嗎?」

如果你已經嘗試問了很多問題了,可以試著請 ChatGPT 提供一些正念冥想、呼吸練習的建議與方式,協助你可以緩解目前的情緒困擾。


常見使用情境 Q&A

Q:我可以每天都用 ChatGPT 當情緒日記嗎?

A:可以。你可以每天記錄一句話心情,並請 ChatGPT 協助整理或反思,不過請留意若情緒長期低落,仍建議尋求專業協助。

Q:ChatGPT 有辦法真的「理解」我的情緒嗎?

A:ChatGPT 無法像人類一樣有情感同理,它只能模擬出文字上的理解與回應,但對於初步釐清與書寫情緒,仍有實用價值。


使用ChatGPT協助自我探索,但不依賴

現在越來越多人使用 ChatGPT 進行心情抒發、問題整理,是當代科技輔助心理健康的一種方式。然而,它的角色仍屬初步的陪伴與反思工具,無法取代人際中的深度理解與支持,也缺乏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與同理。因此,在使用上只能當作參考建議,目的在協助覺察,如果想要透過專業協助,還是建議尋求專業心理諮商的協助。

相關閱讀
Related Article

焦慮症發作怎麼辦?心理師帶你一次了解焦慮症的成因、症狀與改善方法

你常感到焦慮、心悸、失眠或腦袋停不下來?這可能是焦慮症的徵兆。本篇由心理師說明焦慮症發作怎麼辦,包含焦慮症的症狀、成因、類型與改善方法,幫助你理解自身狀況,學會緩解焦慮、重拾日常穩定感。
  • #焦慮症
  • #心理諮商

討好型人格是什麼?心理師解析 5 個特徵與背後心理原因

總是怕拒絕別人、過度在意眼光嗎?這篇文章帶你檢視討好型人格的 5 個特徵與心理成因,並提供延伸建議,幫助你走出內耗模式。
  • #焦慮型依附
  • #伴侶諮商
  • #親密關係

如何從被需要到被理解?照顧者學會愛自己的三個方法

總是在關係中被需要卻感到孤單嗎?心理師解析照顧者角色的心理動力,並提供 3 個方法,幫助你從「被需要」走向「被理解」,學會愛自己。
  • #心理諮商
  • #依附關係
  • #原生家庭